“政绩广告”所为何来?
自12月以来,江苏一家省级媒体“乐开了怀”,该省厅局级单位到报纸上刊登“政绩广告”,竟然“排起了队”,有一家单位甚至“高价买下了报纸头版的版面”。 为什么这一段时间突然“热闹”起来?原来是这些个厅局级单位最近要接受群众评议,排名靠后的单位将被责令限期整改,主要负责人将接受诫勉谈话,如果以后连续两次评议排名末位,主要领导将受到组织处理。这的确是非常厉害的一招。 实际上,其他地方,包括南京市都曾开展过类似活动,特别是对连续两次评议排名末位的单位,主要领导甚至被免去了职务。对一把手来说,由群众评议而下台,那是十分“丢人”的事,不仅如此,还可能“连累”到单位的全体员工,比如奖励要被取消等等。 因此,对那些将接受群众评议的单位来说,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。 照说,有压力就有动力。这个动力,就是“苦练内功”,在平时加强队伍建设,勤政廉政,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。如果你这一机关确实是尽心尽职地为群众服务,真正做到了“立党为公,执政为民”,那么,套用一句俗话,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评议的时候,他们自然会给你一个名副其实、恰如其分的“分数”。 当然,必要的宣传也是需要的。但是,这个宣传,不是花钱打广告自吹自擂。真正能够树立良好形象的,还得靠平时扎扎实实的工作,特别是切实转变机关作风,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事。你机关的工作,又不是卖化妆品、保健品,得花大价钱做广告,一天到晚“轰炸”观众、读者的“神经”。退一步说,如此“临时抱佛脚”地做“政绩广告”,可能也没有多少“效果”,老实说,不会有太多的人去认真地“拜读”整版整版洋洋洒洒的“吹泡泡”文章。 因此,那种期望通过“诗外功夫”取胜的做法,只能暴露出自己对群众评议的恐慌,流露出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自信心。 从“政绩广告”的排队刊登,我们可以感觉到,一些领导干部还是热衷于做表面文章,搞形式主义。这与中央提出的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,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背道而驰的。 再说,花国家的财政资金——就是纳税人的钱,为单位和个人脸上“贴金”,也是一种不妥当、不应该的做法,说严重些,是一种以权谋私。对此,纳税人有权发问:你们花这样的钱,有没有得到授权?
|